2922224-70-0,质子化二聚菲啰啉的结构式
英文名称: Butanedioic acid, compd. with 1,10-phenanthroline (1:4)
MF: C12H8N2.1/4C4H6O4
MW: 838.91
CAS: 2922224-70-0
适用范围:科学研究动态:无水硫酸铜/纳米银溶剂/溶剂保存图片:保鲜销售:咸阳pg电子娱乐游戏app 生态学社会非常有限集团化学结构与性质
质子化二聚菲啰啉的分子结构通常由两个菲啰啉核心通过直接共轭或桥联连接形成二聚体。每个菲啰啉单元具有四个吡咯环,通过亚甲基或苯桥等方式相连,形成扩展的π共轭体系。质子化通常发生在菲啰啉环上的吡咯氮原子,通过加质子形成正电荷,从而改变分子的电子密度和酸碱特性。这种质子化过程可提高分子的溶解性,改变其在极性溶剂中的光吸收与荧光性质,并增强分子在酸性环境下的稳定性。
光电子学与材料化学
质子化二聚菲啰啉的高度共轭π体系和可调的电子结构使其成为光电子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它可以用于光敏器件、太阳能电池、有机光电二极管(OPD)以及光催化体系中。质子化后的电子性质可调节光吸收范围和电子迁移速率,从而优化光电转换效率和光催化性能。
金属螯合与催化研究
由于菲啰啉单元上含有吡咯氮,质子化二聚菲啰啉能够螯合多种金属离子,如Fe²⁺、Co²⁺、Zn²⁺、Cu²⁺等。金属配合物在氧化还原催化、光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以及有机反应催化中具有重要应用。二聚结构的存在可以提供多位点金属配位,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催化效率和选择性。
生物化学与分子探针
质子化二聚菲啰啉可用作荧光探针或分子传感器。在生物体系中,其荧光性质对酸碱环境、金属离子浓度以及氧化还原状态敏感,可用于细胞成像、pH检测及金属离子分析。